這是2022年11月16日拍攝的福州元洪投資區元洪食品數字經濟產業中心的中印尼“兩國雙園”沙盤和項目介紹。新華社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十年來,福建書寫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1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暨海絲核心區建設成就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海絲核心區建設的進展情況。
打造海陸空網“聯通之路”
依山傍海的福建,擁有全國第二長的海岸線,一代又一代福建人跨山越海走向五大洲。如今閩人走出去的步伐,更大更穩。
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蔡立群介紹,“絲路海運”開行五年來,已發布12批116條命名航線,通達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131座港口。去年6月推出的國內首條“絲路海運”電商快線,從廈門至菲律賓的馬尼拉僅需2天航程,開通一年集裝箱吞吐量超過3萬標箱,總貨值超100億元人民幣,滿足了電商貨物批量小、批次多、時效強的進出口需求。“絲路海運”國際鐵海聯運回程過境集裝箱班列,途經新西伯利亞、廈門、胡志明市,實現了海絲與“陸絲”的無縫銜接。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除了海上,福建加密開行中歐班列,福州、廈門、泉州等6個設區市先后開通中歐班列,實施海鐵聯運等多式聯運,實現海絲與“陸絲”的海陸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扎實建設“絲路飛翔”,打造福州、廈門兩個海絲門戶樞紐機場,已開通國際和臺港澳空中航線85條。積極賦能“數字絲路”,建成海峽海底光纜、福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發射“海絲”系列遙感衛星,打造海絲衛星數據服務中心,凝聚數字領域國際合作廣泛共識。
培育經貿合作“繁榮之花”
今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福建設立中印尼、中菲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標志著“兩國雙園”建設進入實質性落實階段。園區獲批以來,中印尼“兩國雙園”中方園區已新簽約投資項目70個,投資942億元;我省企業赴印尼投資項目17個,投資399.3億元;中菲“兩國雙園”中方園區已新引進投資項目10個,總投資544.8億元。
省商務廳副廳長鐘木達透露,我省已根據總體方案,編制了《中國-印度尼西亞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建設實施方案》《中國-菲律賓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園區的功能布局、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近期將印發實施。
十年來,福建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領域合作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實打實、沉甸甸——
加快高質量“引進來”。引進了總投資達420億元的中沙古雷乙烯等優質產業項目,有效帶動省內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業等重點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支持高水平“走出去”。累計對95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項目近1400個,投資總額近200億美元,一大批福建企業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實現了產業鏈全球布局。
推動高層次貿易往來。福建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進出口總額約4.4萬億元,去年福建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貿易7351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142%。
厚植制度開放“活力之源”
出臺支持法務區建設若干措施、法務機構獎勵補助指南、高層次法務人才激勵措施等政策組合拳,吸引國內外高端法律服務資源聚集;在全國首創發布《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時仲裁指南》,填補自貿試驗區臨時仲裁實踐指引空白;構建多元化、一站式、全鏈條的商事海事法律服務機制,已受理來自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商事海事案件1300余件,標的金額超100億元……
省委政法委副書記徐華介紹,自2021年11月啟動建設以來,海絲中央法務區線下集聚法務、泛法務和法務科技企業1260余家,線上聯通各類法務機構2500余家,構建了“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海事爭端解決體系,為海絲核心區建設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下一步,以有力法治保障推動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為民營企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引進來”、高水平“走出去”創造優質法治環境,提升僑務法治層次、為高質量建設“兩國雙園”等重大合作項目提供優質法律服務等都將是發力重點。
另一制度型開放新高地福建自貿試驗區累計推出實施20批622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275項、對臺120項,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縮減至27項,商事制度“一照一碼”、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成為全國改革范本。
架設改善民生“友誼之橋”
今年5月,菌草技術受益人代表——巴新女性代表弗雷達和盧旺達創業代表萊昂達斯,帶著利用菌草技術脫貧致富與帶動社區發展的經驗,站在了聯合國第八屆科技創新論壇的講臺上。
福建農林大學副校長鄭寶東介紹,“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菌草技術,本就是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之一。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菌草國際合作已從雙邊援助擴大到多邊合作。目前,福建農林大學已成為聯合國經社部和世界糧食計劃署農村發展卓越中心的合作伙伴,與40多個國家的政府部門及高校緊密聯系,開展菌草相關的科研、培訓與教育、推廣等方面的合作。
為匯聚更多外事資源力量、推動國際友城工作擴容提質增效、更好服務新發展階段新福建建設,我省推出了“絲路伙伴”專項工作計劃。省對外友協專職副會長羅冠升介紹,截至目前,與我省簽署“絲路伙伴”協議的國外省州,已覆蓋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四大洲。
越來越多福建企業,也自發加入“一帶一路”的“大合唱”中:采礦業龍頭企業,主導建設境外銅礦項目,堅持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打造出“花園式礦山”;建筑業龍頭企業,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時,積極向項目所在地捐款捐物,并將中國抗疫經驗傳授給當地伙伴單位和群眾;信息技術龍頭企業,與埃及、尼日利亞等20多個沿線國家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推動數字教育“中國智造”走向全球……
“新時代新征程上,福建將全面提升海絲核心區建設能級,充分發揮海絲核心區先行示范作用,讓‘帶’連得更順、‘路’走得更通,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省發改委副主任詹晨輝說。(記者 鄭璜)
轉載自: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