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都值得珍惜。反對食品浪費是優良傳統,更應該成為制度。在前幾天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會議進行第一次審議,這部法律的立法進程一直備受各界關注。有人覺得食物浪費是一件要嚴肅對待的事情,有必要從法律層面進行約束,但也有人覺得給餐桌上的行為立法,是不是有這個必要?那么,這部法律究竟要約束什么?我們的生活又會因此有哪些改變呢?
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正式閉幕,這次會議審議了16部法律草案,其中8部都是第一次提請常委會審議。在這些法律中,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在審議過程中引起了許多委員和代表的積極討論。
貼近日常生活,是此次修訂反食品浪費法草案的一大特點。一日三餐,舌尖上的享受,隨著餐桌上的美食越來越豐盛,浪費的現象也越來越多出現在大家身邊。
目前我國糧食的年總產量大約是1萬3千億斤,也就是每人每天將近3斤糧食,但是肉、禽、蛋、奶、酒等都是由糧食轉化而來。一般來說,3到7斤的糧食才能轉化成1斤的谷物食品。每年在我國糧食生產、儲存、運輸、加工環節的糧食損失量約為700億斤,而城市餐飲每年浪費食物達到了340至360億斤,這還不包括居民平時在家的食物浪費,因此食品浪費問題不容忽視。
近幾年來,從媒體的宣傳到餐飲行業的自我監督,全社會逐漸開始重視食品浪費問題,但是真的到了餐桌上,各種浪費現象依然不少。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成升魁說:“沒有人認為浪費是正確的,也沒有人認為自己花錢去浪費,可是實際行動中,認識和意識跟行動是兩張皮。現在看起來浪費食物不再是道德層面上的事,宣傳教育現在看起來不夠,必須通過法律來規范這樣的行為。”
從2013年起,習近平總書記四次針對餐飲環節的食物浪費進行批示,尤其是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針對制止餐飲浪費現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說:“一些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呼吁運用法律手段要進行治理,到目前為止,一共有198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有關反對浪費的法律議案,建議118件。制定反食品浪費法有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四級調研員李輝說:“食品浪費是全球性問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到2030年使零售和消費環節的全球人均糧食浪費減半,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目前像歐盟、法國、意大利、日本都制定了法律,專門反對食品浪費,這些國家的立法為我國立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為了解決這個既迫在眉睫,又事關長遠的問題,加速立法是此次反食品浪費法制定的另一大特點。
從今年8月中旬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成立立法工作專班起草反食品浪費法開始,到12月下旬提請全國人大審議,只有4個月左右的時間。在這期間,專班成員系統梳理了我國現行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收集、整理了國外法律、有關國際組織文獻;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調研、書面征求意見等方式聽取中央有關部門、地方人大、行業協會、餐飲企業、外賣平臺、食品加工零售企業和專家學者等意見,書面征求法工委9個基層立法聯系點意見。如此多的步驟,目的就是要抓住食品浪費最關鍵的環節。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副主任宋芳說:“針對實踐中,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消費銷售環節,圍繞公務用餐、單位食堂、學校用餐、宴席用餐等浪費的重點環節,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來作出規范,著力解決舌尖上的浪費。”
針對具體問題、熱點問題,用法律條文作出規范是此次反食品浪費法制定的第三個特點。草案中,首先明確的就是食品浪費的定義“對可安全食用或者飲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各類主體的要求上,草案在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對反食品浪費工作領導的同時,首先提到了對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公務活動用餐管理。強調公務活動用餐應當推行標準化飲食,科學合理安排用餐數量和形式。
而要解決大眾餐飲的浪費問題,草案對餐飲服務提供者,提出了細致的要求。包括將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納入服務人員培訓內容,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引導消費者按需適量點餐,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規格選擇、提供團體用餐服務按照用餐人數科學合理配置菜品、主食,在菜單上標注食品份量、規格、建議消費人數等內容。
在現實中,記者也觀察到,一些餐飲場所,盡管已經設置了提醒、標示等不少防止浪費的環節,甚至用浪費罰款的方法來提醒,但是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對此,此次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中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可以對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處理廚余垃圾的相應費用。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青斌說:“在過去,這樣的行為到底合不合法是有爭議的,而通過反食品浪費法,肯定了這個做法是有法律依據的,這也是現在立法里邊比較多的社會共治思路。”
然而,在記者的采訪中,不少消費者雖然支持用法律手段來約束可能出現的餐飲浪費行為,但是對于餐飲服務者如何對消費者收取浪費食品的處理費用,還有不少困惑的地方。如何保證草案的可執行性和長效機制,也是此次反食品浪費法在起草時就考慮到的問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說:“我們是32條,比較有針對性,但是也有很大的空間,各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風俗習慣不同,根據各個不同的地區,它自己的特點怎么樣來治理餐飲浪費,各省、各地方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作出一些規定,這個在草案里也是留有余地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副主任宋芳說:“餐飲浪費,它這個涉及面是很廣的,草案堅持規范和引導并重,在約束公務用餐、規范餐飲服務提供者服務行為的同時,對個人、家庭主要還是注重法律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倡導大家要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綠色的消費理念,養成理性消費,防止浪費的良好生活習慣。”
在整部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中,明確處罰的條款并不多,但是其中一條針對的不是餐飲服務提供者,而是廣播電臺、電視臺、網絡音視頻服務提供者,如果制作、發布、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等節目或音視頻信息,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整部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雖然只有32條,但是對食品浪費的方方面面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定義和要求,既明確了政府及其部門職責,各類主體責任,也對監管措施、法律責任等進行了詳細說明。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說:“這一次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就是要發揮立法的統領性作用,對各個環節、各個主體防止食品浪費作出一些制度性的安排,規定建立政府領導、部門協作、行業引導、媒體監督、公眾參與的反食品浪費社會共治機制,要通過這部法律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障糧食安全,既要重視糧食生產,也要防止食品浪費,特別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給我們的糧食安全敲響了警鐘,需要通過立法整治浪費行為,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即將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這部法律貼近民眾生活,立法針對性強,立法速度快,而且也考慮到了法律的可執行性和長效性。這部法律在告誡我們“舌尖莫任性”的同時,其實更是在倡導一種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轉載自:央視網